在田径赛场上,短跑项目总是最激动人心的。但你知道吗?一个优秀短跑运动员的诞生,往往始于科学严谨的选材过程。教练们会重点关注三个核心指标:爆发力、步频和神经反应速度。
"我们不是在选现在的冠军,而是在找十年后能站上领奖台的孩子"——国家田径队总教练张建军如是说。
记得去年省运会上,14岁的小将李明原本是跳远选手。但教练组通过三维动作捕捉系统发现,他的起跑反应时间仅0.128秒,比同年龄段选手快15%,这才转项专攻短跑。今年他已打破省青少年100米纪录。
现在很多省队开始使用AI运动分析系统,通过可穿戴设备采集运动员的步态数据、肌肉激活时序等23项指标。广州体育学院研发的选材模型,预测准确率已达82%。
不过老教练王立新提醒:"数据只是参考,有些特质无法量化。比如牙买加选手特有的节奏感,或者美国运动员那种与生俱来的赛场霸气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