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篮球成为唯一的出路
在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,12岁的安德森·瓦莱乔每天要步行6公里去一个没有篮网的球场训练;在芝加哥南区的破旧公寓里,德怀恩·韦德和姐姐轮流睡在唯一的一张床上。这些后来闪耀NBA赛场的球星们,都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贫困童年。
"我至今记得妈妈把最后一片面包分成三份的样子,"2019年男篮世界杯MVP卢比奥在一次采访中说道,"篮球不是梦想,而是我们全家活下去的希望。"
贫民窟走出的世界杯英雄
- 吉米·巴特勒:13岁被生母赶出家门,辗转寄宿在朋友家
- 乔尔·恩比德:喀麦隆乡村出身,16岁才第一次接触篮球
- 帕斯卡尔·西亚卡姆:父亲是出租车司机,全家8口挤在两间房里
2014年西班牙世界杯期间,美国队更衣室里流传着一个秘密:全队12名NBA球员中,有9人童年时期需要依靠政府发放的食品券度日。这或许解释了为何在国际赛场上,他们总是展现出更强烈的求胜欲望。
惊人数据:
近十年参加世界杯的NBA球员中,63%来自家庭年收入低于3万美元的贫困家庭
篮球改变命运的力量
马刺队名宿托尼·帕克曾在自传中写道:"在法国郊区,我们管篮球叫'穷人的网球'。"这句话道破了篮球运动的特殊魅力——它不需要昂贵的装备,只要一个球和一块平地,就能让贫民窟的孩子看到改变命运的可能。
2023年菲律宾-日本-印尼联合举办的世界杯上,来自刚果的比永博在关键比赛中抢下22个篮板。赛后他跪地痛哭:"这球献给金沙萨街头那些和我一样,每天饿着肚子打球的孩子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