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萍:顶替赵蕊蕊成中国女排奥运夺冠奇兵,却在25岁早早退役

能进中国女排国家队的,都不会是碌碌无为的无名之辈,张萍当时是国内女排联赛冠军天津女排的主要进攻点,像她这样的“暴力副攻”到现在都不多见。大力跳发威胁大,快攻威力强,还有一股天生的狠劲,隐忍但不服输,这是她从国家队第四副攻一跃变成雅典奥运会最佳攻手的原因。

赵蕊蕊搭档刘亚男的副攻线世界第一,无论是身高还是技术全面性,张萍都不如赵蕊蕊,但赵蕊蕊的伤病给女排备战雅典奥运会增加了一些变数。

2004年1月,赵蕊蕊膝盖受伤,此时离奥运会已经不到半年的时间了,女排必须考虑没有赵蕊蕊征战奥运会的可能性,张萍作为替代者被推到首发的位置。

不到半年的时间,把自己提高到不拖队伍后脚的水平,这不是少年漫画,不是喊两句口号就能达到的事,但张萍必须去做。

首先就是训练量剧增,每次正常训练后,陈忠和都会给张萍加练,近乎吹毛求疵的训练标准让她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。为了适应赛场节奏、球队战术和配合,张萍投入了400%的努力。她不仅是“黄金一代”的一员,也是“黄金一代”的守护人。

雅典奇兵

高强度训练已经接近张萍身体能承受的极限了,她的身体开始“抗议”这种训练强度。膝盖老伤复发,张萍只能咬牙打封闭支撑训练和比赛,正是这份隐忍,创造了雅典奇迹。

雅典奥运会前夕,赵蕊蕊伤病有所好转,教练组让她重回首发,但她只上场几分钟就遭遇旧伤复发。张萍临危受命,经过将近半年的历练,她准备好了!

不仅没有拖后腿,张萍称得上是球队的“大腿”。个人得分排名第六,在队内仅次于主攻杨昊,获得114分。发球得分排名第四,得分效率超过40%更是排名第一,她也成为了雅典奥运会的“最佳攻手”。

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,中国女排在决赛先丢两局后连扳三局,赢得雅典奥运会冠军。这是为“黄金一代”加冕的一场比赛,而张萍绝对称得上这场比赛的胜负手。

面对国外“巨人”,张萍的身体素质并不占上风,但身经百战的她并不怯场,反而用快攻打得对手找不着北。这场比赛张萍拿下25分,25分是能赢下一局的分数,她快速进攻的特点完全克制了国外女排,不仅是“奇兵”,也是“胜负手”。

奇迹并不是能随便达成的,每个人都是长时间负重前行,“中国女排”这个四个字包含了太多太多。张萍的奋斗弥补了中国女排副攻线的缺失,也加重了自己的伤病、透支了未来,她已经没办法在场上继续竞争了。2007年,张萍脱下战袍,在生活中继续演绎自己的精彩。

认真生活

退役后,张萍攻读了香港中文大学的本科和硕士学位,毕业后成为了体育讲师。她还担任过中国水球队的副领队、参演过杜琪峰的电影《盲探》。张萍在各种角色中体验不一样的工作和生活,在熟悉和陌生中坚实地踩着自己的步伐,不怕担当“丑角”。

张萍是一个纯真而勇敢的人,她一直努力去寻找生命中的另一半、去完成生命的圆满。可惜红线难牵,现在她还保持着单身,但能对抗别人异样的目光,为自己的幸福踏实走出自己的步伐,这本就是值得尊重的事情。

中国女排的辉煌,是历史的辉煌,一代代女排人燃烧自己,照亮了中国女排的未来。没有哪个冠军是唾手可得的,每个时代都有强劲的对手,中国女排不惧对抗一往直前,女排姑娘们值得我们的尊重和珍惜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