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摄60国 照叔带你看世界 (第五期)

温馨提示:点击上方音乐后,再看全文介绍会更精彩

斗牛作为西班牙的国粹,已经有好几个世纪甚至上千年的历史。斗牛的魅力,在于这是一种冒险的运动,过程充满了惊险血腥和美丽崇高,斗牛士与公牛之间的纠缠,不愧为一场华丽的艺术之舞。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曾经说过:"斗牛是唯一一种使艺术家处于死亡威胁之中的艺术。"的确如此,西班牙斗牛赋予这项竞技运动艺术美感,它是艺术的最初形式,更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。但是由于现场血腥的残酷性,国际社会及西班牙国内都有呼吁停止这项运动,估计不久的将来或有可能禁止……

西班牙圆形的斗牛竞技场,建筑物突显宏伟壮丽,占地面积极广,足可容纳上万人。格局和古罗马的斗兽场相仿,一般都为露天的竞技场,四周是水泥台阶的观众席。椭圆形的竞技场中央为斗牛场地,表面薄薄地铺着均匀的黄沙,斗牛士与牛的搏命拼斗便在这个区域上演。斗牛场地周围设有2米高的厚木板墙栏、通道,使之与观众席隔开。四面则有可随时启闭的门,以控制人兽的出入。门与围墙之间有较宽的缝隙,当斗牛场面不能为人所控制时,斗牛士可以暂时躲进这里,以避开牛的锋芒,避免不必要的受伤。在主席台的正对面和左面的观众席最上方,各有一支铜管乐队,他们指挥和调控着整个斗牛的程序。

西班牙斗牛是一种血统纯正的野性动物,一般选用的是生性暴烈的北非公牛,它们由特殊的训养场负责牛种培育,经过四到五年即可用于比赛。但西班牙斗牛那好斗的本性不是经人训练出来的,而是其天生的, 正式比赛的斗牛体重在四百到五百公斤之间。

一场斗牛由三个斗牛士出场,角斗六条公牛,每人两个回合。在西班牙,所 有的斗牛表演都安排在下午举行。西班牙人惯有懒散拖沓的习惯,较不准时,唯一准时的事情就是观看斗牛比赛。另外,斗牛时必须阳光普照,鉴于西班牙多数地方的温带大陆性气候,部分地区的地中海式气候条件,所以只能在每年的三月至十一月之间进行。

这三位斗牛士各有一套助手班子,包括三个花镖手和两个骑马的长矛手。观众对每场决战都很难预料其结果,因为它取决于诸多因素,如斗牛士的胆略和技巧,但也取决于出场的公牛,一些由著名牧场培养的凶猛公牛直接威胁着斗牛士的胜利、甚至生命。其实对于斗牛而言,牛和斗牛士同样重要,因为它的受训练程度和凶猛性关系到斗牛士的吉凶,在历史上再出名的斗牛士都不免战死沙场,最后被牛挑死的命运

整个表演以斗牛士入场拉开序幕,两位前导一律十六世纪装束,骑着马首先上场。他们径直向主席就坐看台跑去,请求他赐给牛栏的钥匙。此时全场异常安静,观众静待这神圣又庄严的场面。尔后,乐队奏起了嘹亮的斗牛士进行曲,乐曲声中各种装扮的斗牛士随之出场,有十六世纪古典装扮的骑警,长短扎枪手,花镖手以及许多跑龙套的角色,共约二十余人。绸制的斗牛士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,十分耀眼。他们摆着特有的姿势绕场一周,随后来到主席面前向他鞠躬致意,但斗牛士退场后。现场的裁判(在斗牛表演中被称为主席)反手一挥,号角吹响,也就是告示牛栏大门敞开,牛飞奔而出,即斗牛开始。

展开全文

整个斗牛过程包括引逗、长矛穿刺、上花镖及正式斗杀四个部分。引逗是整个表演的开锣戏。由于此牛牛野性始发,所以由三个斗牛士助手负责引逗其全场飞奔,消耗其最初的锐气。几个回合过去,骑马带甲的长矛手出场,他们用长矛头刺扎牛背颈部,使其血管刺破,进行放血,同时为主斗牛士开一个下剑的通道。所骑之马都用护甲裹住,双眼蒙上以防胆怯。受刺后的公牛,会越发凶暴猛烈,因此长矛手稍不留神被掀翻刺伤也屡见不鲜。因此需要由三位助手上前引开公牛,也利长矛退场。 长矛手完成任务后,由花镖手徒步上场,手执一对木杆制、饰以花色羽毛或纸、前端带有金属利钩的花镖,孤身一人站立场中,并引逗公牛向自己发起冲击。待公牛冲上来,便迅捷将花镖刺入背颈部,如果刺中,利钩会扎在牛颈背上,也起放血作用。由于作出瞄准、前冲、刺入的时间很短,且需判断牛的冲势,因此需要其动作干净利落。但也时常有人只能刺入一镖,或两镖皆不中,即会招来满场嘘声。但如果一次花镖手双镖均插不中,可以允许其再补刺一次,但再失手,即不会再有这样的机会。这也会主斗牛士增加了难度。

最后手持利剑和红布的主斗牛士上场,开始表演一些显示功力的引逗及闪躲动作,如胸部闪躲,即让牛冲向直线冲向自身时,腿一侧滑,牛贴身冲过,另外还有如“贝罗尼卡”,即是以红布甩向牛的面部,以激怒引逗公牛。贝罗尼卡原是耶酥受难时为其拂面的圣女之名,因其动作的相似性,所以命名。其他还有斗牛士原地不动,引逗着牛围着其身体打转的环体闪躲等等不一而足。 在最后阶段,也即最后刺杀阶段,也是斗牛的高潮。斗牛士以一把带弯头利剑瞄准牛的颈部,尔后既引逗牛向其冲来,自己也迎牛而上,冲上前把剑刺向牛的心脏。于是牛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应声倒地。刺杀是最富有技巧的,斗牛士须将剑与眼睛齐平,踮脚,手水平下压,发力,剑入牛身后须抖腕使剑稍微左弯,以冲破心脏主心室,这要求很高的速度、力量和准确性。刺杀动作分为三种:人不动而牛冲过来;这时斗牛士在瞄准阶段等都是静态的,有利于准备,瞄准和判断。第二种是人动而牛不动,即在牛处在观望的时间内,斗牛士向前冲,边冲边瞄准,直至剑入牛身,这时牛也是发力向前顶,借力刺得更深。第三种是人动牛也动,这是最难把握和最高境界的刺杀动作。即斗牛士冲向牛,逗着牛也从一定距离冲向人,斗牛士在运动中判断运动中的牛的部位并准确下手,这是极其复杂和难掌握的,但如果运用得好,则牛的死亡时间最短,漂亮的甚至可能应声倒地。

如果牛被刺后,已失斗性,但由于剑刺得不够深或牛足够强壮,会暂时还不倒地而死,这时斗牛士或其助手会以十字剑或短剑匕首刺中牛的中枢神经部位,这时牛会立即倒地而死。这时装束着花饰的骡子车即会出场将牛拖走,斗牛士会接受观众的欢呼致意,也可将帽子抛向观众,也接受观众的欢呼、掌声和投来的鲜花,斗牛士按刺杀水平的由低至高分别享有保留牛耳,保留牛尾,被从正门抬出的荣誉。

这是我目睹斗牛士失败受伤最后抬下场的全过程、但不知伤势如何?上帝保佑了……

其中的胜利者最后割下牛耳庆祝,观众欢呼

在西班牙乃至整个西语世界里,斗牛士被视为英勇无畏的男子汉,倍受国人的敬仰与崇拜。西班牙斗牛士的地位高出一般的社会名流和演艺界人士、这个独特的人群具备高雅、勇敢的灵魂,他们将技术和体力、柔美和勇猛完美地结合到了一起。

这项血腥的运动、随着现代和谐社会的进展和有识之士的呼吁、但愿早日停止……

摄影师 | 李维照

简介

李维照,广东揭阳市揭西县棉湖镇人。20多年来在海内外各种报刊、杂志等传媒发表摄影艺术、摄影报导相片作品近五千多幅,并有作品在国内外影赛中入选和得奖。过去的30多年,李维照老师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,在氧气稀薄的西藏、人烟稀少的新疆、辽阔草原的内蒙古都曾留下他的身影。

近十多年来,他放眼国外,目前已走遍世界60多个国家,出过书、办过个人影展.,用艺术家独特的眼光,拍下一幅幅令人震撼的摄影作品!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、广东省摄影家协会会员、原揭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、揭西县文联副主席、揭西县影协主席、新华社签约摄影师。《个人传略被编入《中国摄影家全集》。2007年上海首届“郎静山摄影奖”提名奖获得者。现在在揭西县专职从事新闻摄影传媒工作、现为揭西县旅游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。

图文作者:李维照

版权归作者所有

本文系作者授权潮声汇发布,转载须注明来源:潮声汇(ID:csol_cn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