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中国足协组织了多家俱乐部的青训负责人前往西班牙,进行了一次培训和交流活动。在此次活动中,前国脚徐弢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一些令人深思的数据:目前中国男足青训的成才率大约在10%到20%之间,而西班牙的青训球员中,真正能够成才的比例却不足1%。虽然从表面上看,中国的青训成才率似乎远超西班牙,但实际上,中国足球培养出来的球员水平却呈现出一代不如一代的趋势,反映了青训体系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。
徐弢指出:“西班牙和中国青训最大的区别在于,西班牙的青训体系庞大,覆盖面广,但能够脱颖而出的球员极为稀少,成才率不到1%。而我们的情况则正好相反——每一批培养出来的球员中,大约10%到20%能成功走上职业道路。”这一点引发了他对中国足球的深刻思考:“我们到底是在进行系统性的培训,还是仅仅在做人才筛选?”
从数据上看,中国青训的成才率确实远高于西班牙,甚至是后者的十倍之多,这在全球足坛也非常少见。这里的“成才”并不意味着入选国家队,而是指球员能够进入职业俱乐部的第一线阵容,获得职业合同。事实上,在中国,只要能够在三级职业联赛中登场比赛,就通常被视为“成才”。从这个角度看,尽管足球这项运动的淘汰率非常高,但中国男足的成才率却显得异常突出。
然而,这种看似令人振奋的高成才率,实际上揭示了中国足球发展中不正常的生态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,成才率高反而暴露了中国足球选材范围的狭窄——这也是长期以来被批评的“足球人口不足”问题。由于踢球的孩子数量相对较少,而职业足球依然需要组建整齐的球队,能够选拔的人才池非常有限,这自然会推高成才率。换句话说,虽然中国男足的成才率是西班牙的十倍,但同样地,“废柴”率也可能是对方的十倍,这样的情况下,如何能取得进步呢?
回顾近年来,中国男足在新老交替方面一直面临困境,年轻球员难以顺利接班。尽管老一代球员逐渐退役,年轻球员已经开始接过重担,但中国队的整体表现和成绩依旧没有显著改观,依然令人担忧。
因此,表面上看似优异的成才率,实则揭示了中国足球青训体系薄弱、人才储备不足的现实困境。这也意味着,尽管数字上显示“高效”,中国足球却长期处于低水平的重复发展之中,成才率的高低反而成为了其水平不断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